第五章收入、費用和利潤
收入
一、銷售商品收入
1.①借:銀行存款(其他貨幣資金、應收賬款、預收賬款、應收票據等)
貸:主營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②借:主營業(yè)務成本
存貨跌價準備
貸:庫存商品
【步驟】確認收入、結轉成本。
2.如果企業(yè)售出商品但不符合銷售商品收入確認的五項條件中的任何一條,均不應確認收入。
借:發(fā)出商品(成本價)
貸:庫存商品
符合收入確認條件時:確認收入,結轉成本。
借:主營業(yè)務成本
貸:發(fā)出商品
如果納稅義務已經發(fā)生——計算增值稅
借:發(fā)出商品(成本價)
貸:庫存商品
同時:
借:應收賬款
貸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如果納稅義務未發(fā)生——不計算增值稅
3.(1)銷售折讓發(fā)生在確認銷售收入之前,則應在確認銷售收入時直接按扣除銷售折讓后的金額確認;
借:銀行存款等
貸:主營業(yè)務收入(扣除折讓后的凈額)
應交稅費一一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借:主營業(yè)務成本
貸:庫存商品
(2)企業(yè)已經確認銷售商品收入后發(fā)生銷售折讓,且不屬于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的,應在發(fā)生時沖減當期的銷售商品收入,如按規(guī)定允許扣減增值稅稅額的,還應沖減已確認的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。
借:主營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一一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貸:銀行存款等
4.現(xiàn)金折扣
借:銀行存款
財務費用
貸:應收賬款
5.采用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的處理
借:銀行存款
貸:預收賬款
發(fā)貨時滿足收入確認條件時:
借:預收賬款
貸:主營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借:主營業(yè)務成本
貸:庫存商品
收到余款時:
借:銀行存款
貸:預收賬款
6.采用支付手續(xù)費方式委托代銷商品
步驟
委托方
受托方
1.委托方發(fā)出商品
不確認銷售商品收入,移庫處理
借:委托代銷商品(成本價)
貸:庫存商品(成本價)
【注意】不影響存貨總額
借:受托代銷商品(售價)
貸:受托代銷商品款(售價)
【注意】不影響存貨總額
2.受托方對外銷售
無
借:銀行存款
貸:受托代銷商品(售價)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3.委托方收到代銷清單
借:應收賬款
貸:主營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借:主營業(yè)務成本
貸:委托代銷商品
借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)
受托代銷商品款
貸:應付賬款
4.確認手續(xù)費
借:銷售費用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進項稅額)
貸:應收賬款
借:應付賬款
貸:其他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5.收到貨款時
借:銀行存款
貸:應收賬款
借:應付賬款
貸:銀行存款
7.銷售材料等其他日?;顒?/p>
借:銀行存款等
貸:其他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二、提供勞務
歸集時:
借:勞務成本(歸集發(fā)生額)
貸:銀行存款等
確認收入時:
借:銀行存款等
貸:主營(其他)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借:主營(其他)業(yè)務成本
貸:勞務成本
三、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
借:銀行存款
貸:其他業(yè)務收入
應交稅費——應交增值稅(銷項稅額)
借:其他業(yè)務成本
貸:周轉材料/累計折舊/累計攤銷
費用
1.營業(yè)成本
銷售材料等的成本
借:其他業(yè)務成本
貸:原材料/累計折舊/攤銷/周轉材料
2.稅金及附加
計算應交消費稅、城市維護建設稅、教育費附加、資源稅、房產稅、城鎮(zhèn)城鎮(zhèn)土地使用稅、車船稅等
借:稅金及附加
貸:應交稅費
期末結轉到本年利潤
借:本年利潤
貸:稅金及附加
3.期間費用
銷售費用、財務費用、管理費用
(小菜館)
【注意】車間固定資產維修費和車間不需用(閑置)固定資產的折舊計入管理費用
利潤
一、利潤的三大層次
1.營業(yè)利潤=營業(yè)收入-營業(yè)成本-稅金及附加-銷售費用-管理費用-財務費用-信用減值損失-資產減值損失+投資收益(減損失)+公允價值變動收益(減損失)+資產處置損益(減損失)+其他收益
【口訣】二營三費四益加減值
2.利潤總額=營業(yè)利潤+營業(yè)外收入-營業(yè)外支出
3.凈利潤=利潤總額-所得稅費用
二、營業(yè)外收支
營業(yè)外收入:
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收益(非人為)
盤盈利得(現(xiàn)金)
接受捐贈利得
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
債務重組利得
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
營業(yè)外支出:
非流動資產毀損報廢損失(非人為)
盤虧損失(固定資產、存貨)
公益性捐贈支出
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
債務重組損失
罰款支出
非常損失
三、所得稅費用
所得稅費用=當期所得稅+遞延所得稅(會計與稅務局想法不一致)
當期所得稅=當期應交所得稅=應納稅所得額×所得稅稅率。
應納稅所得額=稅前會計利潤+納稅調整增加額-納稅調整減少額
借:所得稅費用
貸:應交稅費——應交企業(yè)所得稅
遞延所得稅=(遞延所得稅負債年末數-遞延所得稅負債年初數)-(遞延所得稅資產年末數-遞延所得稅資產年初數)=沒交-已交
四、本年利潤
表結法(養(yǎng)豬)
(每月)各損益類科目本月發(fā)生額和月末累計余額——本年累計數欄——(年底)本年利潤
賬結法(養(yǎng)奶牛)
(每月)各損益類科目的余額——(每月)本年利潤——(年底)本年利潤
【口訣】
表姐養(yǎng)豬年底宰;
張姐養(yǎng)牛月擠奶。
賬務處理
借:本年利潤
貸:費用損失等
借:收入利得等
貸:本年利潤
余額貸方表示盈利,借方表示虧損
第六章財務報表
資產負債表
一、根據總賬科目余額填列。
根據單一總賬科目余額填列:短期借款、資本公積等
根據多個總賬科目余額填列:貨幣資金(貨幣資金=庫存現(xiàn)金+銀行存款+其他貨幣資金)
二、根據明細賬科目余額計算填列。
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=應收票據+應收(借)+預收(借)-壞賬準備
預付款項=應付(借)+預付(借)-壞賬準備
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=應付票據+應付(貸)+預付(貸)
預收款項=預收(貸)+應收(貸)
開發(fā)支出(資產)項目應當根據"研發(fā)支出"科目中所屬的"資本化支出"明細科目期末余額填列。以及未分配利潤和應付職工薪酬。
三、根據總賬科目和明細賬科目余額分析計算填列。
長期借款=長期借款-一年內到期且企業(yè)不能自主地將清償義務展期的長期借款
其他非流動資產=有關科目-一年內(含1年)收回數后的金額
其他非流動負債=有關科目-一年內(含1年)到期償還數后的金額
四、根據有關科目余額減去其備抵科目余額后的凈額填列。
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=應收票據+應收(借)+預收(借)-壞賬準備
其他應收款=應收利息+應收股利+其他應收款-壞賬準備
在建工程=在建工程-在建工程減值準備
固定資產=固定資產-累計折舊-固定資產減值準備+/-固定資產清理
無形資產=無形資產-累計攤銷-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投資性房地產
投資性房地產=投資性房地產-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-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(成本模式)
長期股權投資=長期股權投資-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
五、綜合運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。
存貨需要根據“原材料”、“庫存商品”、“委托加工物資”、“周轉材料”、“材料采購”、“在途物資”、“發(fā)出商品”、“材料成本差異”“生產成本”等總賬科目期末余額的分析匯總數,再減去“存貨跌價準備”科目余額后的凈額填列。
【注意】
“未分配利潤”項目:
(1)如果是在年末應該根據“利潤分配——未分配利潤”科目余額直接填列;
(2)如果不是在年末,則要根據“利潤分配——未分配利潤”和“本年利潤”科目余額計算填列。
利潤表
第一步,營業(yè)收入-營業(yè)成本-稅金及附加-銷售費用-管理費用-財務費用-信用減值損失-資產減值損失+投資收益(減損失)+公允價值變動收益(減損失)+資產處置損益(減損失)+其他收益=營業(yè)利潤
第二步,營業(yè)利潤+營業(yè)外收入-營業(yè)外支出=利潤總額;
第三步,利潤總額-所得稅費用=凈利潤(或凈虧損);
第四步,以凈利潤(或凈虧損)為基礎,計算每股收益;
第五步,以凈利潤(或凈虧損)和其他綜合收益為基礎,計算綜合收益總額。
所有者權益變動表
(1)綜合收益總額;
(2)會計政策變更和差錯更正的累積影響金額;
(3)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等;
(4)提取的盈余公積;
(5)實收資本、資本公積、盈余公積、未分配利潤的期初和期末余額及其調節(jié)情況。
附注
(一)企業(yè)的基本情況
(二)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
(三)遵循企業(yè)會計準則的聲明
(四)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
(五)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說明
(六)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
(七)或有和承諾事項、資產負債表日后非調整事項、關聯(lián)方關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說明的事項。
(八)有助于財務報表使用者評價企業(yè)管理資本的目標、政策及程序的信息。
第七章管理會計
貨幣時間價值
i為利息;
f為終值;
p為現(xiàn)值;
a為年金值;
i為利率(折現(xiàn)率);
n為計算利息的期數。
1.復利終值
f=p(1+i)?
(1+i)?為復利終值系數,記作(f/p,i,n)
2.復利現(xiàn)值
p=f/(1+i)?
1/(1+i)?為復利現(xiàn)值系數,記作(p/f,i,n)
【注意】復利現(xiàn)值和復利終值系數互為倒數
3.普通年金終值(期末)
fa=a+a(1+i)+a(1+i)2+a(1+i)3+…+a(1+i)n-1
(相當于多個復利終值加在一起)
fa=a*[(1+i)n-1]÷i
[(1+i)n-1]÷i稱為“年金終值系數”,記作(f/a,i,n)
4.預付年金終值(期初)
fa=a*【[(1+i)n-1]÷i】*(1+i)
=a*(f/a,i,n)*(1+i)
5.普通年金現(xiàn)值(相當于多個復利現(xiàn)值相加)
pa=a(1+i)-1+a(1+i)-2+a(1+i)-3+···+a(1+i)-n
=a*[1-(1+i)-n]÷i
=a*(p/a,i,n)
式中[1-(1+i)-n]÷i稱為“年金現(xiàn)值系數”,
記作(p/a,i,n)
6.預付年金現(xiàn)值
pa=a+a(1+i)-1+a(1+i)-2+a(1+i)-3+…+a(1+i)-(n-1)
=a*(p/a,i,n)*(1+i)
=a*[(p/a,i,n-1)+1]
【注意】預付年金無論現(xiàn)值還是終值,都是普通年金系數*(1+i)
7.永續(xù)年金現(xiàn)值
pa(n→∞)=a×[1-(1+i)-n]÷i=a÷i=a/i
成本會計
一、輔助生產費用分配:
1.直接分配法(一致對外,無私奉獻)
2.交互分配法(攘外必先安內)
3.計劃成本分配法(差額計入管理費用)
4.順序分配法(“少先”隊員)
5.代數分配法(設立方程組)
二、廢品損失
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(fā)生的和入庫后發(fā)現(xiàn)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,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后的損失。
廢品損失除了計入原材料、其他應收款,其他的結轉入生產成本。
【注意】不單獨核算廢品損失的企業(yè),相應的費用直接反映在“原材料”和“基本生產成本”科目中。
三.停工損失
停工損失是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(fā)生的各項費用。
停工損失除了計入其他應收款,其他的結轉到生產成本、營業(yè)外支出。
【注意】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,停工期間發(fā)生的費用直接在“制造費用”和“營業(yè)外支出”等科目中反映。
四、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分配
①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
②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價法
③在產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計價法
④約當產量比例法
⑤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
⑥定額比例法
⑦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價法
五、聯(lián)產品的分配
相對銷售價格分配法
實物量分配法等
訂單提交后,10分鐘內,我們將安排工作人員和您聯(lián)系!
梅州正穗財稅服務網
聯(lián)系:洛先生
熱線:400-600-5982
Q Q:2850214222
地址:廣州市天河區(qū)珠村東環(huán)路113號正穗大廈三樓C202房